世界看湖南丨长沙铜官窑:跨越千年,窑火不断
点击名片,关注湖南国际频道,世界潮我看!
铜官古镇位于湖南长沙望城区
是中国“五大陶都”之一
早在唐朝年间
这里的陶瓷就已享誉全国
走在古城里,回望盛世景
一步一人文,一景一古韵
铜官窑的千年窑火
因为匠人的钻研与坚守
至今仍然生生不息
今天《世界看湖南》
我们一起走近铜官窑
非遗手艺人带你寻古溯源
Tong Guan Kiln
铜官窑
它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后经历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也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同时它也被誉为陶瓷史上的里程碑,其产品在当时畅销29个国家和地区。自1956年被发现以来,出土文物已过万件,被考古学家称为“千年前的世界 ”。
铜官窑所在的铜官古镇里,手工制陶师胡武强和泥巴打了近七十年交道,邻里们都称他为“窑神”。
寻常的日子里,总能见到胡武强拿自己烧制的精致陶器跟镇上的店主换一些残破的碎片。
这些碎片来自于一千多年前的大唐,承载着千年前的制陶技艺。别人眼中的鸡肋,胡武强却视若珍宝。
一千多年前,临靠湘江的铜官镇是大唐繁华的贸易之所,也是釉下多彩瓷的发源地。釉下多彩瓷的问世打破了当时由越窑和邢窑开创的“南青(色)北白(色)”的格局,成为彩瓷的开篇。
在青、黄、蓝、绿、褐、黑、铜红等多彩的釉色里,铜红,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鸡血红,是最尊贵也是最难得的颜色。
釉下多彩瓷在铜官窑仅仅兴盛了不过两百年的光景。它的烧制技艺随着战火一起湮灭于历史的洪流当中。随之消失的,还有釉下五彩中那一抹尊贵的红色。
胡武强说:“鸡血红的釉色好像是血在流动,好像是有生命。为什么鸡血红那么贵重,因为它是世界上陶瓷方面第一抹红,就产自我们铜官。有很多收藏家收藏唐代的鸡血红作品,他们把鸡血红看成是比踏破铁鞋还要难找。如果能看到鸡血红的作品,就感到三生有幸。”
上世纪60年代,胡武强开始从事陶瓷泥釉研究工作,经常去铜官窑遗址捡碎瓦片。通过这些碎瓦片,他得以了解失传的制陶技艺,并进行研究实验,掌握了釉下多彩烧制技法。
如今,在几乎人人都是陶艺师的铜官古镇,利用唐代古釉配方、纯手工、柴火窑烧制陶器,是胡武强最鲜明的特色。他也被称为大唐“铜官窑”的唯一传人。
胡武强的一生“因红而衰,因红而兴”。在对鸡血红的研究最痴迷的时候,他被人戏称为“窑神经”。也正因如此,胡武强的儿子胡明,曾经也成了它做陶生涯里最强硬的反对者。
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胡武强对鸡血红的研究简直是入了迷。铜官几万人中间,唯独就他一个研究鸡血红的烧制技法。
1982年,他主动从单位退出,成立了自己的陶艺作坊。当时,他家里连吃饭都成问题,胡武强还在坚持尝试着陶艺技术,他笃定要找回盛唐时期,长沙铜官窑的纯手工制作技法。
胡武强的痴迷和旁人异样的眼光,也引来了儿子胡明的不满。特别是当儿女们看到家里并不宽裕的经济状况,对父亲颇有埋怨。
父子之间的僵持一直持续到2002年。当时,胡武强历经四十年的失败和试验,终于烧出了第一个鸡血红陶器。
在陶都,一件好的作品足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2003年,胡武强带了一个鸡血红作品去北京参加首届文物仿古及民间艺术展。那次在全国大会上,在全国陶瓷仿古行业,他获得唯一的一枚金奖。胡武强的人生从此改变。
从“窑神经”到“窑神”的转变,最让胡武强感到欣喜的不是名利的丰收,而是儿子态度的转变。
胡武强对陶瓷的执着和奉献,让他得到了儿子的谅解。如今,胡明已成为胡武强最得力的帮手,也成为这门传统手艺的传承者。
虽然陶器的订单供不应求,但胡武强一年只选在鸡血红最有可能诞生的春秋之季开两次窑。对于胡武强来说,铜官窑的陶器就是窑变的艺术,鸡血红就诞生在这种不可预知的窑变里。
岁月在静静流逝,泥土与烈火一次又一次对视,入窑的每个胚子都意味着希望。
一窑陶器的制成
需要经过两天两夜的轮班
48小时不间断的烧制
胡家父子在时针滴答的流逝间
望着一窑热烈跳动的炉火
静静期盼着
釉下那一抹红色变化而出的奇迹
想了解更多胡家父子与铜官窑的故事?
敬请锁定《世界看湖南》
为你讲述千年窑火的传承故事
收看方式:湖南国际频道现已覆盖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电视用户可调频进行收看,网络用户可通过芒果TV的“直播页面→电视台→国际频道”(或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进行在线收看。
湖南山水人文/湖南经济发展/湖湘精神
全面反映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丰硕成果
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湖南国际频道湖湘文化带纪实性外宣窗口栏目
每周四18:20
世界看湖南,越看越好看!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陈骏一(实习)
// 点击图片 更多精彩 //
👇
世界看湖南丨 走走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听听这叮叮当当的声音…
世界看湖南丨与“诗词女神”杨雨一起穿越古今,领略炎陵客家山歌
世界看湖南丨辰河高腔:遗落湘西的中国戏曲活化石